「啟德百年:從航空樞紐到城市新貌的反思」
2025年3月30日,國泰航空特別安排航班CX8100低飛掠過維多利亞港及啟德體育園上空,以紀念啟德機場啟用100周年。這一活動不僅激起了市民對昔日啟德機場輝煌歲月的集體回憶,更引發了對該區歷史淵源及現今發展模式的深刻關注。然而,當回望過去與展望未來,啟德地區的城市規劃與配套建設卻顯示出種種不足,暴露出政府在推動再發展進程中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、基礎設施及社區服務等關鍵問題,進而影響了整體發展目標的落實與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。
啟德機場自1925年啟用以來,其發展歷程可謂波瀾壯闊。1910年代,何啟爵士與區德先生成立「啟德營業有限公司」,憑藉九龍灣填海得來的土地,原本計劃發展住宅區,命名「啟德濱」,但因資金困難與當時經濟低迷,計劃最終未能實現。隨著1925年該地首次用於航空活動,啟德機場正式誕生,成為香港航空事業的搖籃。早期的建設規模雖不大,但機場在1930年代逐步擴建:1935年指揮塔和飛機庫相繼落成,1939年興建的第一條長達457米的跑道,均顯示出航空事業的初步規模。二戰期間,日軍佔領香港,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工程,使跑道延長至1,371米,這一數據反映了戰爭時期對航空設施臨時性擴充的迫切需求。戰後,隨著航空業迅速發展,1958年政府在九龍灣填海興建了一條長2,194米的新跑道,而到了1970年和1975年,跑道分別延長至2,541米和3,390米,使啟德機場能夠應對大型噴射客機起降的要求。據統計,在其運作高峰期,啟德機場曾一度成為全球客運量排名第三、貨運量排名第一的國際航空樞紐,年客運量高達數千萬人次,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機場在航空史上的重要地位,也為香港經濟的繁榮提供了堅實基礎。
圖1 - 1990年代之啟德機場
然而,1998年,隨著赤鱲角新機場的啟用,啟德機場正式關閉,其土地被寄予再發展的厚望。2007年,政府正式啟動《啟德發展計劃》,擬將約328公頃的舊機場區域打造為集住宅、商業、體育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發展區。計劃中規劃興建啟德體育園、都會公園、郵輪碼頭等多項核心設施,並預計於2025年全面竣工。然而,從現有進度與配套落實情況來看,政府在規劃執行上仍存在明顯短板。
圖2 - 啟德發展計劃
首先,交通基建配套不足已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重要瓶頸。以區內交通狀況為例,香港兒童醫院自啟用以來,因缺乏鐵路連接,僅依賴巴士與小巴運輸,導致每日接送人次超過數萬,但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均無法與高峰期的需求匹配。有調查數據顯示,該院每日高峰時段的出入院人流量可達3萬餘人,而現有公共交通工具平均等候時間超過15分鐘,這一現象在大型醫療機構中極為罕見。政府雖屢次承諾改善交通網絡,但至今有關中九龍幹線及T2主幹路的項目仍未全面落成,專家預估整體完善需時至少3至5年,這使得區內交通擠塞、路網不暢的問題無法在近期內徹底緩解。
其次,區內基礎設施與社區服務的配套亦遠未達到預期。隨著《啟德發展計劃》的推進,預計將吸引超過10萬人口進駐,但目前該區的街市、超市、社區康樂中心以及社會福利設施明顯不足。根據最新統計數據,啟德區內每萬名居民僅配備0.3個社區服務中心,遠低於全港平均水平的0.7個,這不僅影響居民日常生活,更可能在社會福利與治安管理上引發連鎖效應。部分專家建議,政府應增加至少50%的社區設施投資,並在未來3年內完成至少5個大型康樂中心的建設,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。
再者,為解決交通與社區配套問題,政府曾提出在區內建設環保連接系統,例如單軌鐵路或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,計劃連接啟德跑道區與港鐵啟德站。然而,由於技術挑戰與預算不足,這些項目屢屢被擱置。根據內部報告,相關項目的預算已超出原計劃30%以上,且部分工程自2019年起延遲至今,尚未有明確完工時程。這不僅使得原本緊迫的交通改善工作停滯不前,也讓市民對政府承諾失去信心。
此外,啟德體育園作為區內重點建設項目,其試運階段亦暴露出諸多問題。該園預計在明年初進行試運,並計劃定期舉辦國際賽事,但目前園區內的道路設施和周邊停車場建設進度僅達到50%,尚無法承受大型賽事集中出行帶來的壓力。據統計,類似賽事舉辦時,單日車流量可達2萬輛,而現有道路僅能應付約1萬輛的負荷,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嚴重擁堵和安全隱患。
總括而言,啟德機場百年歷史既展現了香港在航空及城市發展上的輝煌成就,也暴露出隨後再發展過程中政府在規劃與配套上的不足。數據顯示,從基建滯後到社區服務配套不足,無論是交通運輸的效率、醫療及社區設施的投資,還是智慧交通系統的推動,都遠未達到支撐預期人口與經濟發展的標準。政府若不能在短期內拿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,加快相關工程進度,將難以實現當初打造多功能綜合區的發展藍圖,甚至可能對區內居民的生活品質及城市形象產生長遠負面影響。
因此,面對啟德發展計劃中層出不窮的問題,政府必須正視並主動應對。以數據為依據,針對每日數萬人次的交通需求、超過10萬人口的居住規劃、以及低於全港平均水平的社區服務配置,均表明了現行規劃存在明顯短板。只有在加強投資、完善基建、縮短工程工期的前提下,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居民生活質量、激活區域經濟活力的目標。啟德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,本應承載著過去的輝煌與未來的希望,然而,在現實中卻因規劃與配套不足而難以完全實現其應有的價值。政府應以此為鑒,重新審視並調整發展策略,務必在未來3至5年內,拿出具體行動計劃,讓啟德地區真正成為一個融合歷史記憶與現代文明的模範區域。
「啟德沉寂二十載,水湳荒煙十數年」
兩地機場雖早已起飛遠去,留下的卻不是新城藍圖,而是一地未竟的承諾。繁華過後,原址空轉,規劃重重卻無實現,展望之路竟比跑道還長。若說航空象徵未來,這些舊址卻彷彿被時間遺忘,徒留回憶盤旋於空。
留言
發佈留言